汲取榜樣力量,爭做奮斗青年
一群青春領航者
堅守初心,一路前行
或夜以繼日奉獻在臨床
或披星戴月投身實驗室
或披荊斬棘活躍各大賽場
他們
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他們
自立自強、勇于創新
不斷展現著
蓬勃向上、奮發有為的青春風貌
生命科學學院
21級細胞生物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張娜
科研成果及所獲獎項
碩士在讀期間,主要研究方向為腸道微生物的宏基因組,在導師指導下發表SCI論文5篇。其中以共同一作發表SCI 1篇(IF: 6.064, 中科院2區),以第二作者(IF: 14.224, 中科院1區; IF: 5.411,中科院2區)發表SCI 2篇,以參與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2篇。獲得安徽省大學生生物標本制作大賽一等獎(安徽省省級比賽B類賽事一等獎)。
科研感悟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科研的道路上需要堅毅持久的恒心與信念,需要在科研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遇到困難時多查閱文獻,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科研中應注重專業知識的積累,只有專業基礎穩固才能產生學術火花,才能使自己在學術科研道路上不斷前進。最后要回歸于感恩。感謝學校與學院的培養,感謝導師韓毛振博士的悉心栽培和耐心指導,感謝身旁摯友的幫助。
生命科學學院
21級細胞生物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王浩宇
科研成果及所獲獎項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為基于CRISPR/Cas系統結合側向層析技術用于致病菌的檢測。研一期間,在導師的指導下以第一作者及共一第一身份發表中科院一區SCI文章2篇,IF分別為6.652和9.221;以第三作者身份參與發表中科院二區SCI文章1篇,IF為6.556;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已經處于實質審查階段。榮獲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等。
科研心得
科研路上我們應多讀高質量文獻,多做實驗,關注前沿性研究成果,不斷改進實驗方法和思路。在這里特別感謝導師給予我學業上的指導,諄諄教誨牢記于心;感謝實驗室小伙伴們在實驗上的幫助,歲月清淺時光瀲滟。在接下來的科研生活中,我將繼續努力,爭取發表更多高水平的文章。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20級電子信息專業碩士研究生朱士路
科研成果及獲獎信息
2021年11月份成功將第一篇以第一作者身份的SCI文章發表在國際高水平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 (Q1, IF: 8.856)上,隨后在2022年7月份成功將第二篇以第一作者身份的SCI文章發表在領域內國際高水平領軍期刊Lab on a Chip (中科院雙一區top, IF:7.517), 且該文章被該期刊選為back cover。期間,以其他作者身份參與SCI論文發表4篇。主持了安徽省研究生科研項目一項,將于今年12月份結題。在讀期間多次獲得了一等學業獎學金,國醫科技研究生獎學金、三好研究生和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榮獲了2021年度安徽醫科大學“琦元”學術論壇學術創新成果獎、最佳潛力獎。此外,還獲得了2022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其間,還參與到2021年挑戰杯比賽獲得國家三等獎,以及2020年羽毛球團體賽第八名和2022年乒乓球比賽東校區男單第五名。
科研感悟
科研順利的關鍵在于前期的文獻閱讀積累。對于我們研究生而言,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一個漫長而又煎熬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切勿浮躁,靜下心來一步一步地走,熬過每一段艱苦的日子你就會進步。當然,不是漫無目的熬,而是有目的熬,有目標的熬。一個短期內一個小目標,該時段只為這一件事努力,且有效率的努力,那么最終的勝利將水到渠成。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21級電子信息專業碩士研究生周文靜
科研成果及所獲獎項
發表論文《一種家用式缺血預適應訓練儀的設計與實現》,擁有軟件著作權兩項,獲“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級銅獎一項、安徽省金獎一項、安徽省銀獎兩項,獲“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創業競賽安徽省銀獎一項,獲“青苗杯”安徽省項目資本對接會金獎、銅獎。帶領團隊獲2022年度安徽醫科大學“悅群十佳創新創業之星”。
科研感悟
研究生入學一年來我積極投入了實驗室的課題研究?;仡櫻芯恐?,感覺既充實又有實效。“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在問題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這是我最大的體會。實踐是檢驗學習成果最好的方法,對于學習到的知識不能只停留在理論上,更要注重實踐。研一入學我就加入了實驗室課題的研究,在課題研究中,方案的不斷重建與改進,使我的科研能力不斷提升,也注意到實際生產與實驗理論之間的區別。
衛生管理學院
20級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
碩士研究生侯芳芳
科研成果及所獲獎項
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3篇,本科學報論文1篇,以共同第一作者與第二作者各發表SCI論文1篇,累計期刊影響因子24.46分,期間獲得“研究生學業一等獎學金”“億帆研究生獎學金”“琦元”研究生學術創新公共管理分論壇學術“創新成果獎”與“學術新星”榮譽稱號,還獲得“優秀學生黨員”“優秀研究生干部”榮譽稱號,并在“學習雷鋒在行動”活動中獲得“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科研感悟
1.培養自主獨立學習思維。應對自己的學業進行清楚規劃,提高效率,主動和導師溝通,主動解決問題。
2.勤于反思,勇于進步。一些敢于想、樂于做的問題,是突破研究難點的關鍵,需要我們不斷反思,不斷進步。
3.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做事情不要過多的去考慮結果,走好當下的每一步。
衛生管理學院
20級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
碩士研究生紀凱
科研成果及所獲獎項
以第一作者和共一排名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SCI論文2篇,累計影響因子7.309;發表中文學術論文3篇(其中1篇已接收,12月份見刊);獲2020年安徽醫科大學圖書館原創設計大賽二等獎和2021年安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首屆“琦元”研究生學術創新公共管理分論壇最佳科研獎。
科研感悟
碩士三年,明確自己想得到什么,在畢業時需具備哪些資質和技能,要有明確的長期目標和短期規劃,并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在學術科研方面,要在系統閱讀學習研究領域高質量中英文文獻基礎上與導師、師兄、師姐勤溝通、多交流,并積極參與學術講座和課題現場調研,扎實的理論基礎與豐富的實踐經驗都是學術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寫文章、投稿是一種難得的經歷,寫作本身也是一種能力。好文章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無論回鍋多少次,都要調整心態,全力以赴。每個人的節奏都是不一樣的,不因他人的進度快慢,影響自己前進的步伐,喧鬧任其喧鬧,自有我自為之,厚積薄發,篤行致遠。
臨床藥理研究所
20級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胡嶺
科研成果及所獲獎項
以第一作者發表一篇SCI(JCR分區一區,影響因子5.714),并以共同第一作者發表一篇SCI(JCR分區二區,影響因子7.310);在元旦晚會中獲團隊二等獎;三年內分別獲得二,三和一等獎學金;在“互聯網+”大賽中獲得校級銀獎和省級金獎。
科研感悟
失敗賦予了成功真正的涵義。做科研要敢于試錯,因為每一次的失敗都是一次經驗的積累。積極面對失敗并堅持走下去,就會發現科研的道路其實就是由每一次的失敗鋪就的。
臨床藥理研究所
20級藥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信欠玲
科研成果及所獲獎項
研究方向為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發生和發展的分子機制,在藥研所科研平臺的支持和導師吳育晶老師、魏偉老師的指導下,碩士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Biochemical Pharmacology(JCR 1區,IF=6.1)發表SCI論文1篇;以參與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1篇;獲得2022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研究生學業一等獎學金;獲得安徽醫科大學第七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安徽省轉化醫學研究院科研基金項目。
科研感悟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一條路并不因為它路邊長滿荊棘而喪失其美麗,旅行者照舊向前進??蒲兄?,道阻且長,作為一個科研初學者,要不畏艱辛,勤于思考,謹記做科研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腳踏實地的去追求和探索。面對困難,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勇氣。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星光不負趕路人。
護理學院
20級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高瑞晨
科研成果及所獲獎項
讀研期間,在導師指導下,以第一作者發表SSCI論文2篇,影響因子分別為6.461、5.435;發表SCI論文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篇(IF=5.263),以共一發表SCI論文2篇影響因子分別為8.786、2.919。獲得2022年度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多次獲得一等學業獎學金;獲得安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首屆研究生“發展·創新”琦元分論壇二等獎。
科研感悟
在科研或學習中,困難在所難免,我們需要保持耐心,積極查閱資料、搜集整理,就算有挫折也不能半途而廢,要相信自己,堅持到底,然后努力去尋找原因解決問題。不僅僅是研究,生活往往也是如此,要學會如何解決矛盾,走出困境。這些不僅僅讓我們學會如何解決問題,也鍛煉了我們的心理素質,更成為我們一段美好的回憶。
護理學院
22級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黃海麗
科研成果及所獲獎項
在2020年度、2021年度榮獲2次國家獎學金,2021年度獲得省級三好學生榮譽,多次獲得校級三好學生、一等獎學金等榮譽,2022年度獲得2022屆省級優秀畢業生、校級優秀畢業生榮譽。
科研感悟
初次接觸科研,既懵懂又好奇,通過閱讀文獻和參加課題組會,我的收獲頗豐。研究生學習強調化被動為主動,遇到問題要先主動思考并嘗試解決,學會如何學習,而不是等待被指引。多看,多聽,多思考,每一次的思考都是火花碰撞的過程。保持文獻閱讀習慣,針對導師研究方向閱讀文獻,定好規劃,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尋找感興趣的研究方向??蒲芯褪翘岢鰡栴},解決問題。提出問題,不一定是提出一個全新的問題,更多的是面對舊有的問題,從另一個角度找到解決的突破口。牛頓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span>
護理學院
20級護理專業
碩士研究生李嘉欣
科研成果及所獲獎項
讀研期間,以第一/共一作者在《Cancer Nursing》和《Frontiers in Psychology》發表SSCI兩篇,累計IF6.99;普刊一篇。獲得第八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校級三等獎;獲得第七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省級三等獎兩項;獲得首屆“發展·創新”琦元分論壇三等獎;獲中華護理學會暨安徽省護理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競賽省級特等獎。獲得安徽醫科大學2022年“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校級三等獎;獲得國家獎學金、一、二等學業獎學金、研究生校內獎學金、“三好研究生”等榮譽稱號。
科研感悟
研究生階段學習是一個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過程,平時要注重科研素質的培養,看文獻時要集中注意力,用已學知識來引導新知識的理解,促進新舊知識聯結,勤思考、多記錄,把學習與科研緊密結合。養成良好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邏輯,遇到問題時,不應該想著逃避或退縮,要深入地進行探索和思考,從而形成自己的邏輯體系。文章投稿時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雜志,而不是盲目的海投,導師的知識面和閱歷遠比我們高,所以在投稿前可以向自己的導師征求意見。研究生不是終點,而是我們以后繼續進行科學研究的起點,所以我們應不斷完善自己、探索未知領域。
附屬合肥醫院(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
20級內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李俊
科研成果及獎項
碩士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Translational Research(JCR 2區)發表SCI論文1篇,并有1篇論文正在SCI期刊投稿返修當中,參與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篇,參加俄羅斯薩馬拉市心臟病學學術會議交流并發言,參與省級課題研究項目,獲學業獎學金多次和國家獎學金等獎項。
科研感悟
在完成臨床工作的基礎上,也要兼顧好科研工作,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問題,用科研的思維去解決問題,并撰寫論文在期刊上發表與同行交流。我希望自己現在的努力不是為了仕途,更不是為了金錢,而是能夠讓我走的更遠看的更遠。
上海臨床學院(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20級外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倪金良
科研成果及所獲獎項
在讀期間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4篇,累積影響因子19.438 (Frontiers in oncology,IF:5.738;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IF:5.190; American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IF:5.942;Frontiers in surgery, IF:2.568)以及《臨床泌尿外科雜志》發表綜述1篇,以共同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0篇。獲得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校研究生獎學金、三好研究生等。
科研感悟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
北大深圳醫院臨床學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20級外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李容康
科研成果及所獲獎項
在導師來永慶老師的指導下,以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完成多個microRNA作為惡性腫瘤篩查及診斷標志物效能評價及生物信息學分析驗證相關的研究論文共8篇,其中已發表SCI論文5篇(JCR1區論文1篇,2區3篇,4區1篇),累計影響因子19.421分;正在申請發明專利1項;負責撰寫標書、申請廣東省級課題1項。在專業技能方面,獲得2021年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醫師資格考試個人優秀獎;臨床工作表現優秀,獲評2022年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優秀住院醫師稱號。研究生期間獲得國家獎學金、一等學業獎學金1次,二等學業獎學金2次。
科研感悟
在科研探索中,遇到實驗困難的時候,不要單打獨斗,積極思考后及時與周圍的老師探討,可以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來老師經常鼓勵我們多提問,師生探討解決問題。好學力行,造就良醫,在臨床工作的同時,保持科研的興趣,成為醫學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