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深圳醫院臨床學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20級外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吳柳盛
1、成果展示
2021年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一等學業獎學金”以及“三好研究生”等榮譽稱號;以第一作者身份和以安徽醫科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發表專業研究論文共計12篇,其中包括英文SCI及EI論文6篇,5分以上的英文SCI論文多篇,中國核心期刊論文3篇,國家級期刊論文3篇等;并以第一發明人身份拿到了3個手術器械改造的發明專利;同時以第一負責人身份獲得2021年度“安徽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資助”的科研項目;在國際會議ICBB 2021和BIC 2021會議上發表關于人工智能AI在早期肺癌影像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以及3D導航和血管重建技術在肺癌根治手術中的療效的領域的EI會議論文, 并作為中國地區代表做簡短的英文匯報與總結。
2、科研心得
風塵仆仆,總有歸途
我很喜歡這樣的一句話:越自律越自由,成功的本質就是將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做到了極致。此外,也很幸運一生所遇皆為良師,特別是我的碩導,亦師亦友,教我做人,教我學術。
每個在科研道路上匍匐前行的勇士,需要一定的規劃力和執行力,制定一個大目標,再分解分很多個小目標,即把挑戰分解成小而易于管理的目標。
做什么事情都要專心致志,全身心投入,既想著休息,又想著玩樂,除了用借口掩蓋住自己的無為,在任何領域都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曾有幸與耶魯的博后師兄共事過,他中午從不休息,他說不敢睡,我當時很震驚。如此優秀的人遠遠比你想象的還要努力,而那些自律到極致的人,才是最可敬畏的。
3、發展規劃
碩導的眼界和視野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碩士畢業后,我計劃著繼續讀博深造。在讀碩士研究生期間,因為是外科專業型,我主要的工作還是在醫院的臨床之中,只有周末和晚上才有時間在實驗室做自己的研究,斷斷續續,成效不佳。
因此,期望在申博時往科研型方向去申請,并在努力備考雅思和GRE中,期望能夠順利拿到國外或香港地區博士offer。除了更好地鍛煉自己的英語能力之外,同時也將會有更有的時間和精力投身到腫瘤的研究中去,也期望著有更高分的SCI成果產出。